上电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②

3月4日、5日,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、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。上海电力大学师生热切关注两会动态,通过网络、电视、广播等多种渠道收听收看两会盛况,认真学习两会精神,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和热点话题。师生们纷纷表示,要将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落到实处,坚定信心、勇毅前行,奋力谱写能源电力特色高水平大学崭新篇章,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上电智慧和力量。

校党委副书记、校长顾春华:

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“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,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”位列今年十大任务之三,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,以教育强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切期许,为我们坚持创新引领发展,一体推进教育发展、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,提供了信心支撑和目标指引。“‘人工智能+’行动持续推动”“零碳园区、零碳工厂建设”“煤电低碳化改造”等国之大计,对能源电力领域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上海电力大学将紧盯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,紧扣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,深化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,改革人才培养模式,有组织推动学科科研交叉融合、协作联动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成果转化效能,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建设。

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李东东:

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更加明确在国家、行业和地方发展中的定位与目标。聚焦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”任务,我们要在网源协同主战场,围绕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和海上风电发展需求,做好就地消纳和外送等技术攻关。在用户消费层,要把握住绿色消费带来的行业变革,以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地方发展绿色低碳经济。在创新领域,要把握数字与能源的结合,研究智能电网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。在战略研究中,创新电力市场理论与实践,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坐标下检验和推广我们的成果。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,创新“教育+能源+人工智能”新范式,为“十五五”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
原电气学院教授靳希:
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分类推进高校改革、优质本科扩容、“双一流”建设等举措,为我国能源电力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。作为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大学,我们要积极响应能源电力行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,不断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;要抓住“双一流”建设机遇,在新能源、智能电网等前沿领域打造特色学科;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,优质本科扩容为能源电力人才培养夯实基础,加强校企合作,推进产教融合,为能源电力行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。虽然我已退休多年,但作为一位电力行业的老教师,我将继续关注教育改革,期待高等教育改革举措落地见效,更多创新型人才推动能源强国建设。
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齐永晓:

政府工作报告中“持续推进‘人工智能 +’行动”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”“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”等金句频出,振奋人心。我们置身新时代的浪潮中,深感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与坚定步伐。学院将立足能源电力行业、结合计算机人工智能专业,做好育人工作,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国家发展理念,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,关注学生全面发展,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。同时积极响应高质量就业要求,继续拓展就业市场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、优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,为行业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。

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吴伟:

政府工作报告让我深刻体会到国家在深化改革、科技创新、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坚定决心。作为高校教师,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。关注前沿领域,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,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,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。二要立足教育本职,践行立德树人使命。优化课程设置,融入政策内涵,关注学生心理健康,培育担当精神与家国情怀。三要勇担时代责任,服务国家发展大局。我们还应主动服务社会,参与乡村振兴、科技下乡等项目,推动科研成果转化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。

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杜丹:

深入学习领会两会精神,对于推动人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在教学中,我们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通过案例分析、社会实践、国际交流等形式,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人文知识的理解,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两会期间,“科技创新”和“文化传承”等话题倍受关注,也为人文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,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还能够拓宽高等教育的应用领域。我们应当紧跟时代步伐,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,将两会精神融入人文教育各个方面,为推动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。

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戚瑜敏:

老百姓关注的教育、医疗、住房等桩桩件件都在全国两会上得到回应,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的幸福生活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。在全国两会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,我将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强化责任担当,以昂扬向上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学业和今后工作中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。

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宿慧:

全国两会十分关注青年群体的成长与发展,特别是在激发创新活力和提升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支持,展现了国家对青年一代的关怀与期望。这让我深刻意识到,新时代好青年要勇于担当、敢于创新,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之中。两会精神进一步坚定了我为人民服务的决心,我将时刻牢记党的宗旨,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,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。

外国语学院本科生王朱雯:

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际化视野和开放合作的理念,让我深感触动。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,我深知,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,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,为中外交流与合作搭建桥梁。同时,我也注意到报告中关于创新创业的重要论述,这启迪我可以利用好语言优势,探索国际贸易、跨境电商等跨文化创新创业的新路径,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。


扫一扫,在手机上访问